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2篇
  免费   794篇
  国内免费   403篇
财政金融   853篇
工业经济   651篇
计划管理   2350篇
经济学   4711篇
综合类   3229篇
运输经济   123篇
旅游经济   247篇
贸易经济   1966篇
农业经济   1674篇
经济概况   301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455篇
  2019年   365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402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991篇
  2013年   1473篇
  2012年   1597篇
  2011年   1832篇
  2010年   1471篇
  2009年   1299篇
  2008年   1376篇
  2007年   1230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860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Using a novel news‐based index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on corporat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corporate risk in China from 2009 to 2015. The study also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n corporate risk.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rporat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orporate risk. The results also explain that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increases the market risk of the firms irrespective of their corporate strategy. However, it increases the business risk of prospector firms and decreases the business risk of defensive firms. The study may help the firms to formulate and improve their strategic positioning while considering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Our results are robust to alternate proxies of 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and corporate risk.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以来,俄罗斯经历了乌克兰危机、西方经济制裁、国际油价下跌等外部因素的冲击,经济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的俄罗斯政治经济战略势必波及中俄经贸合作,进而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本文从贸易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合作方面,基于计量模型剖析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过程及关联因素。研究表明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提升了中国在俄贸易伙伴国中的地位,促使俄与中国产能合作的意愿强烈,直接投资和产能合作逐渐成为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动力;俄罗斯国家经济安全危机对中俄罗贸易有显著负向影响,中俄政治关系对贸易合作有显著正向影响。这是提高中国对俄罗斯投资、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俄罗斯进口比重的机遇期,亦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机遇期。经济强势崛起的俄罗斯和经济体系全面崩溃的俄罗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均有重要影响,在与其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过程中,中国恰到好处地拿捏平衡其中的大国利益边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3.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 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 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 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 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 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 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 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 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 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 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 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 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 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4.
A tale of two Italies: ‘access-orders’ and the Italian regional divid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access orders’ paradigm developed by North, Wallis, and Weingast [(2009). Violence and social orde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recorded human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o analyse the case of the Italian North–South economic divide. In line with their framework, we collect and discuss seve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indicators over the long-run, at the regional level. Firstly we looked at data on the pre-condi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open-access order, such as murders per capita (a proxy for control over violence), voting turnout and referendums participation (proxies for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the impersonality of exchange. We then showed evidence of different access orders in the North and in the South, using the information on human capital formation, women participation in the labour market, and referendum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is evidence, we argue that, despite being part of the same State and subject to the same formal institutions, the North of the country progressively developed into an open-access order, while the South remained a form of limited access order.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 are linked to specific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the two areas, thus the ‘access order’ paradigm appears to be an effective conceptual scheme to explain the North–South economic divide.  相似文献   
6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改革范围与规模的不断扩大,工商管理部门的各项管理工作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随之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新经济形势下,工商管理部门应该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寻更有效地解决对策,进一步完善工商管理手段。论文主要对我国新经济形势下工商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改善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6.
本文基于分权体制下政企之间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计量模型,将地级市之间经济竞争程度与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验证了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程度与企业实际税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经济竞争程度越激烈时,其辖区内上市公司的实际税负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对辖区企业的减税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产业和所有制异质性;分位数回归发现,辖区企业处于不同税负强度时,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的减税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在当前减税降费、让利于企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和规范横向竞争中地方政府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7.
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阐述均衡性转移支付、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三者之间的多重作用机制。其次立足“五大发展理念”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质量展开测度,本文发现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虽然在整体上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其绝对水平相对偏低,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最后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正相关,但均衡性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质量的正相关关系并不显著。标准化回归结果显示均衡性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间接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68.
基础设施既可以作为特殊的资本存量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促进投资和劳动力增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提高存量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提高生产要素效率)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Barro经济增长模型,并利用中国199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和中介效应模型对两条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交通、能源、通信三类基础设施的影响以及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均表现出异质性。直接效应呈动态上升趋势,中介效应则逐渐下降。针对异质性的原因,本文进一步采用非线性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规模扩张型、数量型或外延型,而不是以质量型和内涵型为主的形式。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具有规模效应,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不显著,但也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促进作用。这说明目前我国三类基础设施仍然具有较大投资潜力。其中的关键是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要素效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提高乌鲁木齐市各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明确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C-D生产函数,以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统计数据为样本,借助EViews6.0和SPSS20.0软件测算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Logistic曲线极限点。[结果](1)资本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6.72%)最大,建设用地投入要素贡献(32.81%)次之,然后是劳动力投入要素贡献(13.25%),技术进步投入要素贡献(-2.78%)最小,但拥有很大的挖掘空间;(2)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Logistic曲线极限点位于第二、三产业产值为1 522亿元处,对应2011年产值,2005—2011年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2011年之后贡献速度呈递减趋势,逐渐趋于平缓。[结论]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依资本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  相似文献   
70.
Expectations are at the centre of modern macroeconomic theory and policymak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predictive ability and the consistency properties of macroeconomic expectations using data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 Survey of Professional Forecasters (SPF). In particular, we provide evidence on the properties of forecasts for three key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the inflation rate, the growth rate of re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